html模版杭州淳安“第一書記”回城 全村老人灑淚送別
“第一書記”要“離任”回城,杭州淳安蔣嶺上村幾乎全村的人都來瞭,拉著手,抹著淚,嘮叨著“再回來看看”,囑咐著“一路小心”。

山貨,已經擺滿一地。

書記這一次出村和往常不同,這個平素隻有七十人在的小村莊,竟有將近四十人自發到村頭來送行。這些人中受過書記好處的人太多瞭。他們準備瞭梅幹菜、筍幹、菜籽油、雞蛋、長豇豆、茄子,一籃一籃一袋一袋塞給書記,書記看到這一籃籃土特產和那一雙雙皺紋遍佈的村民的手,也哭瞭……

這是一個駐村好書記,那是一些淳樸得讓人動容的村民。

好書記叫應滿紅,他是杭州淳安蔣嶺上村的下派村黨組織“第一書記”,到村裡工作已經台中商標申請查詢兩年多。

來送行的則是村裡的村民,如果把在場老人的年齡相加,總歲數超過2600歲。老人的情才是最淳樸的心,他們用農村特有的方式表達著對這個“第一書記”無以言表的感情。

這一場送別 握手、擁抱、叮囑,竟然持續瞭2個小時。

●依依不舍:“第一書記”離任回城

7月16日上午,應滿紅的“計算題”終於做完瞭,他合上本子,200公裡外的那個村子再一次浸進腦海。

“人走心還在,路遠情誼近。”應滿紅的這個本子記錄的是一個個名單,哪個人訂土豆幾斤,哪個農傢樂要土豆幾筐。“算瞭算,訂走的總量達到瞭4000斤,蔣嶺上村的土豆基本賣空。”他趕緊把這個好消息通知大山裡的村民,但誰都不知道,從7月12日離開村子到現在,他跑瞭杭州西湖周邊多少個農傢樂。

把村裡的土豆賣完,是應滿紅離村時的一件大心事。是的,他記得那一天,村頭送行村民眼中透出的那一種不舍和期盼。

那一天,杭州淳安金峰鄉蔣嶺上村被一片離情包圍。

一早,村民陸小桃紮好前兩天精心挑選的豇豆幹,細心用袋子包好,又塞瞭張寫有自己名字的紅紙在袋子裡,早早來村口等待。“就是想和他再說一句體己話,像傢裡人一樣。”

不舍,緣於過去兩年多的情分。

2014年底,杭州市委組織部和杭州市農辦選拔第九批人員擔任農村工作指導員,並兼任下派村黨組織“第一書記”,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資產經營集團有限公司應滿紅被派駐蔣嶺上村。這裡偏僻、高山,距千島湖鎮20多公裡。

“人到瞭淳安,他的傢也到瞭淳安。”村民方建民在當時很難理解這個40多歲的“第一書記”的做法,他說2015年2月他就看到應滿紅把整個傢都遷到瞭淳安。“應書記說服妻子辭去工作,還把兒子也轉到山區縣城上小學。”

應滿紅看到村民在村頭,一路小跑過來,白發讓他顯得有些蒼老。

梅幹菜、筍幹、菜籽油、雞蛋……一份份飽含蔣嶺上村村民樸素感情的“臨別禮”塞到瞭應滿紅手裡,這種心意讓他無法拒絕。

“應書記,以後你要常回村看看呀!沒有你,我的傢就垮瞭。”村民葉年梅哭,她全傢病殘,是村裡最大的困難戶,她傢低保、資助、來料加工都是應書記聯系爭取的,沒有這些的話她的傢境不會有好轉。

“一定不負應書記的希望,等應書記再回村時,能看到一個更美麗、更團結、更富裕的蔣嶺上村!”作為應滿紅一手帶出來的“徒弟”,村裡的黨支部書記方小杜走上前緊緊擁抱自己的“師傅”。

村頭聚集的村民越來越多,先後來瞭30多個人 常年留在村子的也就70人左右。應滿紅和他們握手、擁抱,大傢一會兒笑,一會兒哭。應滿紅最後也沒控制住,眼淚滾落。

●一堆“傢事”:真情灑山村

臨出村,應滿紅掏出1000元錢塞給村裡的老支書方常山,他說這是他回贈村民心意的心意。

在蔣嶺上村的兩年多,應滿紅除瞭對村民個體的幫助,還一直在謀劃村集體的改變。

“以往山高路遠、交通不便,村裡農戶種植的土豆吃不完,不是喂豬就是爛在地裡。應書記來瞭後,貼油費、跑郵局、當搬運工,把全村的土豆都銷售一空,自己卻把手弄傷瞭,半年都沒好。”村民方建民清楚地記得,以往因為交通不便,村裡農產品根本賣不出去,是應書記把任務攬瞭下來,通過杭州台中商標註冊的親朋好友,幫助聯系相關單位的食堂,把村民生產的數千斤土豆,還有板栗、水蜜桃給賣出去。而且在他的提議下,村裡還集資21萬元成立瞭土豆合作社,復耕30畝土地,產出土豆2萬斤(上半年已賣出1.6萬斤)。

“村裡還產山核桃,但都以蒲的形式直接賣掉,收入低。”應滿紅知道這個情況後,就多次和村兩委班子成員商討各種方案。最後的決定讓人難以想象 統購全村3.5萬斤新山核桃蒲,由應滿紅一人包銷!“方案出臺的時候,少數村民有誤解,也有村幹部勸我不要太認真。”應滿紅說,甚至連妻子也擔心有風險。“不做就不會有結果,沒有結果怎麼去消除疑慮?”應滿紅自個兒掏錢買來脫蒲機捐給村裡用,脫籽、晾曬、挑籽、粗加工、包裝、運輸、銷售也親力親為,擔心山核桃有意外,他還親自押車去臨安深加工,然後是到處推銷……

當村民拿到比往年增加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的收入時才知道,這個“第一書記”根本沒有賺取一分錢,相反卻累得倒在瞭床上。

“我也誤解過應書記,現在想想真不該。”一個村民說,這樣的書記實在難找。因為他知道就在臨別前一天,應書記還用今年半年的下鄉補貼5704元買瞭48隻電茶壺送給瞭村裡70歲以上老人……

●“終身義工”:這個村就是我的傢

這樣的故事講不完,但應滿紅的“第一書記”任期已然結束。村民曾聯名寫信要求應滿紅留村,因為他們舍不得這麼好的書記。“我們想留,但也會支持黨和政府的工作安排。”村民方德京年歲較長,他對村民說要把應書記的好永遠記在心裡。

“是應書記讓我們村變好看瞭,幹凈瞭,也富裕瞭!他的思路‘激活’瞭村裡的大山。”黨支部書記方小杜說,應滿紅書記不僅給村裡以實實在在的幫助,同時也給瞭村莊發展的思路。

兩年間,在應滿紅帶領下,蔣嶺上村從衛生環境臟亂差、村級組織軟弱渙散的“爛污村”逐步向整潔秀美、人心向上的“樣板村”轉變:整治村莊環境、建設污水設施、成立土豆合作社、打造中草藥基地、修繕祠堂、“請賢”回村……村子要發展,百姓收入更要增加,考慮到留守村裡的村民基本上都是“老弱病殘”,應滿紅開著自己的車幫村民賣土豆、賣玉米、賣蔬菜,還在村祠堂設立瞭來料加工點,讓村民閑暇之餘也能有所收入。

錢江晚報記者瞭解到幾點值得一一羅列:1、應滿紅把2015年和2016年下鄉補貼20400元捐給村裡發展覆盆子、黃精等中藥材(目前的種植面積近60畝);2、先後幾十次看望村裡老人和低保戶,慰問金額超過1萬元;3、留下9000元慰問金用於村裡突發事或疾病造成的特殊困難傢庭;3、兩年多共幫助銷售山核桃、板栗、高山土豆、甜南瓜等30餘噸。

把應滿紅發給錢江晚報記者的短信作為文章的結束:

鮑記者:蔣嶺上村是“火把搶縣官”感恩文化流傳400多年的村,又有可俯瞰千島湖縣城和湖面的獨特地理位置,村清民樸,希望你們多多宣傳多多幫助。至於我個人,隻能以努力和勤奮台灣商標註冊代辦工作來回饋村民的信任。以後無論是村裡建設發展、困難慰問,還是農產品銷售,我都會繼續跟進,做蔣嶺上的終身義工!

正文已結束,您可以按alt+4進行評論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
arrow
arrow

    zjx352w0i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